新闻公告
“当前,第一代、第二代毒品正逐步转向以新精神活性物质为代表的第三代毒品。国内毒品来源多元化、毒品滥用多样化、制贩吸毒一体化,毒品犯罪也呈现国际化、集团化、武装化、智能化趋势,需要为一线禁毒部门提供创新实战技术和高水平人才。”2月16日,在全国禁毒技术研讨会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王广基将毒品问题面临的新形势和盘托出。 如何推进禁毒科技创新,为禁毒工作提供更科学、更高效、更准确的技术支持,成为此次会议的焦点。 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总工程师王优美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整类
为大力推进禁毒科技创新,为禁毒实战提供更科学、更高效、更准确的技术支持。2月16日至17日,2023年全国禁毒技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主办、中国药科大学承办,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携手探索对抗新型毒品的破解之法。 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主任韩旭光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禁毒一线实战人员、广大科研院所、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禁毒科研工作,先后完成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禁毒科研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月16日,2023年全国禁毒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开幕。本次会议由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主办、中国药科大学承办。 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禁毒部门、国家毒品实验室区域分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等重点科研院所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新时代禁毒科技创新,携手探索对抗新型毒品的破解之法。 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主任韩旭光在致辞中指出,加强禁毒科学技术研究,提升禁毒科技水平。近年来,禁毒一线实战人员、广大科研院所、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禁毒科
CCTV-12链接地址:http://tv.cctv.com/2023/02/22/VIDE92xbN2KiJxyKCWhGnoz2230222.shtml 来源:2023年02月22日中央电视台CCTV-12 通讯员:姜晨周天健记者:景明王淏楠
按照上级有关部署要求,2月22日下午,我校在江宁校区隆重举行2023年春季学期“校长第一课”活动,校长郝海平作《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药学英才》的主题报告。本次活动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正华主持。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及学生代表近1000人参加活动。 报告中,校长郝海平以“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为切入点,带领大家对人类抗击新冠病毒的历程进行回顾与思考。他指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瘟疫抗争史。病毒与细菌,是人类生存绕不开的话题。未来的药学研究很难单打独斗,我
2月22日上午,由校团委主办,工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中国药科大学“国旗下的公开课”第二十八次集体课程暨“扬帆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在我校江宁校区1936广场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金能明,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正华等领导出席本次活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领导、教师代表以及学生团支部书记、2022级学生代表,共计14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工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宝玲主持。 早上7时15分,学校国旗护卫队整齐列队,迈着铿锵的步伐护旗入场。
“污水验毒”现场 2017年,国家禁毒办与中国药科大学联手,成立了国内首个高校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2月16日,首届全国禁毒技术研讨会在宁召开,会上,中国药科大学专家介绍了科技禁毒手段的最新成果:目前的污水验毒技术已经可以精确到1纳克/升,相当于往西湖里倒1克毒品都能被检测出来。 污水验毒可以精确到1纳克/升 如今,中国药科大学的“禁毒实验室”已经成为了公安部门开展禁毒、缉毒工作的强有力技术支撑。 记者在中国药科大学玄武门校区,见到了“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药科大学”禁
交汇点讯如何发现一个区域内藏匿的吸毒人员?可能不仅仅需要“朝阳群众”的火眼金睛,还需要一试管的生活污水……2月16日,由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主办、中国药科大学承办的首届全国禁毒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一批禁毒科技创新科研成果公布。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禁毒的科技利器,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近日前往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药科大学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探访。这个低调的实验室坐落于中国药科大学玄武门校区的西北角,面积不大,但科技含量很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教授介绍,自2017
本报讯城市生活污水又脏又臭,但在毒品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眼中却是评估毒情形势的“宝物”。2月16日,首届全国禁毒技术研讨会在宁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由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药科大学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在国内率先研发的城市污水中痕量毒品富集和检测技术,已经在全国365个城市推广应用,为各地毒情监测预警研判与毒情追踪提供科学依据。 “极其微量的原型药物,或是经过人体处理后的代谢物浓度是非常低的,相当于1克食盐扔到西湖里的浓度。但即使再低,我们同样能检测出来。”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专家苏梦翔
23
2023.02
科技日报|毒品花样翻新,禁毒技术如何道高一丈
“当前,第一代、第二代毒品正逐步转向以新精神活性物质为代表的第三代毒品。国内毒品来源多元化、毒品滥用多样化、制贩吸毒一体化,毒品犯罪也呈现国际化、集团化、武装化、智能化趋势,需要为一线禁毒部门提供创新实战技术和高水平人才。”2月16日,在全国禁毒技术研讨会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王广基将毒品问题面临的新形势和盘托出。 如何推进禁毒科技创新,为禁毒工作提供更科学、更高效、更准确的技术支持,成为此次会议的焦点。 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总工程师王优美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整类
人民日报|首届全国禁毒技术研讨会在宁召开 新技术助禁毒如虎添翼
2023-02-23
央视新闻|首届全国禁毒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开幕
2023-02-23
CCTV-12|我国一批禁毒科技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2023-02-23
我校举行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校长第一课”
2023-02-22
我校举行“国旗下的公开课”第二十八次集体课程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
2023-02-22
扬子晚报|“污水验毒”技术有多厉害?记者探访中国药科大学“禁毒实验室” 往西湖里倒1克毒品都能测出来
2023-02-22
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一滴污水如何让吸毒人员无处遁形?记者探访中国药科大学这个神秘实验室
2023-02-22
江苏教育频道|禁毒科技创新产品引关注 20秒就可测出是否吸毒
2023-02-22
南京日报|检测城市污水,即可追查制毒场所
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