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Angew. Chem. Int. Ed.》刊登我校彭娟娟研究员最新合作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17-03-28 浏览人数:372
    2017-03-28 00:00:00  

315日,国际顶级化学类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影响因子11.709)在线发表我校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彭娟娟研究员(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与湖南大学袁林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刚教授和Young-Tae Chang教授合作的一项最研究成果:Real-Time In Vivo Hepatotoxicity Monitoring Through Chromophore-Conjugated Photon-UpconvertingNanoprobesDOI:10.1002/anie.201612020)。

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毒性评价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扑热息痛在过量使用时,会产生活性氮继而导致严重的肝毒性。过氧亚硝酸根离子(ONOO)是活性氮中的一种,可以作为药物肝毒性的生物标记物。但是ONOO的寿命很短,传统的离体血液检测难以准确实时地通过ONOO浓度反映肝损伤程度。针对此问题,该研究首次发展了一种花青素修饰的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探针,将其用于快速、灵敏的活体ONOO实时检测。该探针的检出限低至0.08μM,响应时间约为1 s。作者利用扑热息痛为模型药物,诱导小鼠的肝损伤,并在此模型上成功验证了该探针的有效性。该探针有望为新药开发过程中肝毒性筛查提供直观有效的新方法。

(供稿单位: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撰写人:何聿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