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新华网|“5・18国际博物馆日”,探秘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2-05-20 浏览人数:560
    2022-05-20 00:00:00  

        518日将迎来“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趁着这个日子,大家一同走进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物馆,探寻馆中与“药”有关的宝贝,揭秘它们背后的故事。

        从远古时代到现代,中医药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物馆里,不仅有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具有防腐作用的6味药材,还有从美国、越南、朝鲜等国家,以及峨眉山、大兴安岭等地采来的蕨类、菊科腊叶标本,以及“高大上”的儿科灌药器……甚至连一个不太起眼的药罐,都是货真价实的明代“原装”。

 

 

        马王堆汉墓“防腐药包”成镇馆之宝

        19721月,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时,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历经两干多年仍未腐烂的女尸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女尸为什么能够干年不腐?除了密闭的棺室、随身穿戴的20多件衣服的“防护”之外,女尸手中握着的绢包意然也起到了重要的“防腐”作用。

        原来,绢包中包裹的正是中药。这些药物均被加工成不规则的块段或细小碎片,历经2100多年已变得外观干瘪、色泽暗褐,难以识别。虽然药物出土后碳化成了粉末,但中国药科大学的徐国钧院士还是运用显微鉴定等方法,从中鉴定出茅香、高良姜、桂皮、杜衡、佩兰、花椒、辛夷、姜、藁本等9种药材,药大药学博物馆珍藏了其中6种原品。

        据悉,这6种药物都被装进小瓶中,向每一位前来参观的师生展现着西汉时先进的防腐技术。这就是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两千年前的防腐中药长啥样?力保女尸不腐的药材,如今都有哪些用途?

        “虽然出土的药物已经碳化失去功效了,但鉴定出的几味药材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含有挥发油类的中草药,可以用来防腐保鲜。因此,在墓葬中使用这些药物绝不是偶然。正因如此,也有专家猜测说这就是千年女尸保存不腐的奥秘。”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教授贾晓斌介绍说,可以证明的是,2100多年前人们已会用中药保存尸体。

        “马王堆出土的9味药材可不单单是防腐这一种用途。”贾晓斌介绍,9味药中,除了茅香和杜衡不算常用外,其他的7种药材都有着各自的用途∶性温的高良姜可以治疗胃寒,同为温性的桂皮现在更常见的是一种香料。佩兰可以解湿气,治疗暑湿感冒。辛夷和藁本都有着解表作用,辛夷还能通窍,鼻塞时可以使用。

        至于更为常见的花椒和姜,现在被使用得更为广泛的似乎是作为香料。但花椒除了作为香料以外,还有“杀虫”、温中散寒等功效。贾晓斌强调,中医上的“杀虫”并不单纯指“真正的杀死一只小虫子”,花椒除了可以杀灭蛔虫以外,还能够“止痒”。用花椒煮水后擦洗皮肤瘙痒部位,可以起到效果。至于生姜,同样能起到调和的作用。

        虽然这9味中药如今无一用作防腐用途,但贾晓斌表示,中药防腐将是未来的“大势”。在化学防腐剂“人心惶惶”的当下,如果能从中药中提炼出相关物质来制作防腐剂,用在食品防腐等领域,无疑会是一次重大“革新”。能够“有资格”作为“预备役”参选中药防腐的后备药材也被圈定,清热解毒的丁香、金银花、连翘,含有芳香类物质的桂皮、佩兰、花椒等,都是“候补”。

 

        高大上的清朝药铺“本草堂”

        有药店自然就少不了招牌和广告。无论是常用来泡制中药材的“谦益号绍酒”的招牌,还是借助了阿斗形象的“威廉士医生”西洋药局挂历,或是各色各样的泛黄广告画,都向大家展示了这同一方土地在不同时间坐标上的人文风貌。

        清末民初时街上的药铺是什么样子呢?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物馆特地还原了一个当时药铺的场景,门上方的牌匾上写着“本草堂”三个大字,由真人蜡像做成的掌柜正在柜台上称药材,身后的大柜子被分成了一个个小抽屉,抽屉上贴着药名,方便按方抓药。

        光这样看,那时候的药铺和现在的中药房也差不多。“确实如此,但当时的特色在于大门两侧的牌匾上的字——‘参茸桂燕 虎鹿仙胶精制饮片 膏丹丸散’。”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物馆讲解员吴琪说,前者指的是8种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贵中草药材,后者则为不同的中药剂型,两者加起来其实是药铺给自己打的广告,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店里都有。

        杯口像眼睛民国时期“洗眼杯”不是酒杯

        洗眼睛还有专门的器具?在一个陈列着许多清代鼻烟壶的展柜里,原来,这是民国时期的洗眼杯,并不是用来喝酒的器具。仔细观察,酒杯的杯口还真的像眼睛的轮廓。“使用前,先将专用的眼药溶解在洗眼杯中,再仰面将上缘完美贴合眼部弧线的洗眼杯叩在眼睛上,这样连眼睑都可以一并清洁了。”讲解员吴琪表示,洗下眼睛并不便宜,“那个时候专门有洗眼用的药水,价格也不菲,一小包就要1块大洋,而普通人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也不过才几块大洋。”

        在博物馆里,还有一个红色的小木凳,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中医常用来压鲜草汁的器具,又称“压”,“若不幸被蛇咬,用这个压中药草汁液,加点中药粉末,内服外敷,见效很快。”据了解,江浙一带的祖辈们小时候还用它来压榨甘蔗汁、荸荠汁。

        瓷枕头、儿科灌药器明清医疗器具精致巧妙似工艺品

        现代社会儿童吃药困难?让儿童尝不到药苦的儿科灌药器,你需要了解一下!

        在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物馆里,还有许多瓶瓶罐罐、盆勺。讲解员吴琪介绍,这些都是中医药常用的医疗器具,从最初的石制、瓷制器具到后来的各类金属器具,反映了中医药的发展历史,明清以来的医疗器具也尤为精致巧妙,像艺术品。

        “这是明清时期的瓷枕,古代人常认为 '高枕无忧',所以,瓷枕都很高,而且很硬。”在一个展柜里,有一些瓷枕是空心的,这是为了放中医药材。“像失眠,可以放桂花、薰衣草在槽里,头痛的话,可以放些决明子。

        有一个展柜放着许多勺子,难道这是古人用来吃饭的? “不,其实,这是晚清时期中医外科用的儿科灌药器。”讲解员吴琪说∶ “你看,这把勺子是空心的,勺口上面有个盖子,打开盖子可以往里面灌药,然后药就顺着勺柄直接流到喉咙处,这样,小孩子喝药就尝不到苦了。”在灌药器旁边,还有一个喷药壶,壶身是用一层薄薄的铜做的,鼓鼓的,另一头是细长的圆柱体,一挤就能像现在的喷雾一样,里面的中药粉末或药汁就会喷出。据吴琪介绍,这个以前也是用来治疗口腔溃疡、鼻炎等病症的器具。

        德国默克生药标本,国内仅3套弥足珍贵

        众所周知,中医药学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学科,但研究天然药物的却不只有中国人。“国外也一直在研究植物、动物、矿物等生药(即天然药物)对人体的功效,只是他们的角度不完全一样,国外的科学家喜欢从生药里提取某种纯的有效成分。”吴琪指着一个摆满了圆柱形标本瓶的展柜说。

        原来,这个展柜里放着德国默克集团的一整套国际性生药标本。默克集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家族性医药化工企业,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开发天然药物的公司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668年。上世纪30年代,默克公司运用植物分类学方法,将世界各地的植物药进行分类鉴定,规范标注拉丁学名,成为生药标准药材,行销全世界各地。

        1936年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中国药科大学前身)成立初期,民国教育部花重金为药大购买了默克生药标本,学校教学科研便有了标准药材样品。“这里展出的260多瓶默克生药标本是国内仅有的三套之一,历经86年仍保存完好,因此弥足珍贵。”吴琪说。

         药学博物馆里还有这些宝贝  锁住时间的3万个“生命标本”,86年沧桑积累而得

        隔着展窗,可以看清枝叶上的每一条脉络,以及脉络上的每一处曲折。它们有的被蜡封于纸上,有的被浸润于水中。

        事实上,中国药科大学还有一套比默克生药标本数量更多、种类更齐全的天然药物标本,那就是3000多种、5000余瓶中药材标本和6000多种、25000多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这些标本绝大部分都藏在药学博物馆楼上的标本馆。

        如果把标本瓶都换成书,这里俨然就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值得一提的是,这5000余瓶标本并非一次性购得,而是中国药科大学的师生们从创校开始,历经86年不断收集而来。

        “它们是历届学生亲自到山上采摘而得,他们采完药后,就和教授们一起鉴别植物的科、属、种,并且记录其详细的时间、产地、采集人以及拉丁学名等,然后才能放到标本瓶里贮藏起来。”吴琪说到这里非常自豪,因为全国各地的药检所做药材鉴定都会从这里借标本进行比对。

来源:2022年05月17日 新华网

通讯员: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