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我考入国立药专附设高级药剂职业科。51年5月参加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任司药,工作是用简单设备配置大输液。年底回国立药专负责人事保卫工作及部分学生会和团的工作。52年底参加华东药专业、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专的院系调整为华东药学院的部分工作。53年9月调上海华东卫生部(不久改名为华东行政委员卫生局)保健委员会工作。故在药专仅学习和工作五年。
这五年对我一生是有意义的。一是解放前夕17岁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二是学习药学并和药学结缘,一结就是60多年。我写这点杂记,一是根据回忆,回忆有时是不可靠的。二是解放初老师进行“思想改造和交心运动”,我分配联系两个组了解一些片断,同时也看了一点资料。现在写出来或许对年轻学子有好处。对我来说是想保存丁家桥药专这段深情。
十年五迁,历尽艰辛
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开始较早,如协和、湘雅、齐鲁和华西等。有医无药是不是行的,因此,有些医科大学也设了药学系。但独立创办的药学学校,公立的仅有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简称国立药专,药剂职业科是1940年附设的。
从1936年到1946年,国立药专经历了五次迁校。一迁是初创时期,租用南京白下路原盐业银行的几间房子办校。二迁是37年抗战伊始,西迁到租用的汉口四维路,授课仅三个月,又要逃小日本轰炸继续西迁。三迁是借用的重庆的磁器口的重大校舍。四迁是到重庆自建的哥乐山简易校舍,在烽火连天轰炸不断的重庆,总算有了短期的安身之所。五迁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迁回1936年由教育部原拨的50亩土地在南京丁家桥建校,这一段经历我未参加,是根据资料写的。
十年时间,五迁校舍,多少领导为之筹划奋斗,多少老师为之奔走。其艰难、其辛苦是现在青年学子无法理解的。国立药专的领导依次有孟目的、陈思义、薛愚。抗日胜利后有孟心如、吴荣熙、管光地。解放后管光地继任。管校长病逝后有盛立、江守默、张辅忠。从管光地到张辅忠,我是认识的,最熟悉的是老学长后来当了校长的尹宗靖同志。
我感想最深的是抗日烽火连天的时候,前辈校领导和众多老师为了保护国立药专这棵独苗,费了那么大的艰辛,目的是什么?他们不是可以去医科大学当教授吗?他们不是可以去一个药厂找一份工作吗?他们没有。我想孟目的校长所写校歌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共同继续,神农伟业,建树万世之功”,更应大写特写的是孟目的所写的校训“精业济群”,用现代话说是以自己精通的专业知识为人民服务。前辈大都谢世,我们后辈是应永远记住这一校训。
迁回丁家桥的校区是什么样子,没有查到也没有人写过,我根据记忆写一点。
我1948年9月到药专高校药剂职业科报到时,校门不是现在的童家巷,那时童家巷与马家街之间有一条小路,校门靠马家街一侧,进入校门首先看到的是木板房大礼堂(兼饭厅)和球场,面对球场右侧是心如馆(一座二层实验楼),在心如馆门前和球场之间的一条小路尽头是工读服务社小平房。服务社被迫取消后,可能吴荣熙在那里办过公,我仅见到他带着一只狗在校园走过几次。沿工读服务社小平房向北走过一小桥有两栋平行的二层小楼,是单身教职工宿舍,我、宗靖和教过我书现尚健在的徐竝均老师还有余友芩、韩娟当助教时都住过。两栋宿舍后可能还有一栋小楼。从外而进入校门,左侧是活动板房,离此房不远是工字教室平房,工字教室南边有两栋男生住的学生宿舍。工字教室很多知名教授在那里讲过课,也从那里走出了一代药学学者,多年前回母校有人建议保留工字教室,我算积极分子。2009年11月中回母校时,那里早已建了别的新楼。在工字教室教课的老师很多已仙逝,走出来的学子大都已七老八十。留一点遗憾也好。如果年轻学子不知还有工字教室,能否请赵守训、谬清江教授写一点。历史可以淡化,但不能全忘。
五十亩校园,一半是校舍,一半是水塘,是我永远钟情的地方。
驱云见日,药专新生
1948年下半年辽沈、平津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正紧张进行,蒋家王朝败局已定,南京上空乌云密布,物价飞涨,民怨沸腾,早上发的工资金元卷,要马上换银元,否则几天后就成了废纸,另一方面又上演了总统下野代总统上台的假和平闹剧,对进步教师和学生的镇压更加疯狂进行。
国立药专要迁往台湾的活动也加紧进行,与台湾校友联系者有之,派人赴台考察者有之。
反对迁校,反对假和平,反对迫害的运动就成了中共南京地下党的伟大任务。药专地下党也起了应有的作用。
1947年5月20日(简称520运动)南京举行反内战、返迫害、反饥饿运动并取得胜利。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大肆镇压进步学生运动、药专地下党何志渊、尹过靖以及汤光等四名进步学生遭国民党逮捕。地下党员韩娟、潘加钊、林翘翘也撤到解放区,其他进步学生和地下党员也撤走了。
据他们后来回忆,48年底到49年初药专地下党组织曾短期没有活动。1949年初地下党派来朱井熙帮药专重建地下党组织,发展了顾詠玉、杨成康、余友芩,建立了支部(依次是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又由他们发展了王永芳、欧阳子倩、周俊入党,我又发展了王杰入党,那时没有候补期。王殿之是由另一条线发展入党。按党组织意见我办了工人夜校,记得的学员有一个和校医李小姐结了婚,有一个是玻璃工耿顺卿,他2009年辞世了,他曾多次怪我没有发展他入党。我是新党员,没有组织同意我能做吗?地下党曾在我同学吴松云家开过两次会,他也怪我没发展他入党。这两件事也只有遗憾了。
解放前夕药专地下党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发动进步师生进行返迁校的护校运动。杨成康、余友芩起草大字报发动返迁学生签名,当时返迁校大字报还有许多。同时利用校方成立的应变委员会进行反迁校合法斗争。翟云风是积极分子发了言,我参加一次未发言。另一件大事是党组织利用学生会组织了反对假和平争取真和平的4月1日(简称四一,见毛选四卷)游行。药专学生会的秘书长是谢晶曦,翟去风和我是联络部长,发起“四一游行”是在饭厅进行,党组织指示我幕后推动,一时找不到人,我和王杰只好站在饭桌上高声疾呼,人就发动起来,扎红绿旗的任务都落在女同学身上。游行队伍到了珠江路遭军警以水枪驱散,中大有学生死难,我校虽无伤亡,也大搞了四一死难烈士追悼会及对受伤同学的慰问活动,扩大影响。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解放了,从解放到1951年,党组织做的事我记起的主要有:送一部分进步学生参加南下服务团,马菘和刘济城去了云南。一部分参加了解放军,有杨成康等。还有就是参加了工会和团的工作,有顾詠玉、王杰。
这里不能不提的是学校委派毕业班学生参加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的工作,每支医疗队中配备1~2名药剂人员,负责制备输液和各种制剂。老师只有徐竝均1人参加,在团部负责培训军队医院制剂人员。我参加了第二批第五手术队的司药工作。在那个设备条件简陋的年代,制备大输液从未发生事故,算是奇迹。参加了三批医疗队工作的贱卖有徐竝均、谢玉珍、杨成民、杜伟鸿四位。
51年后留药专的党员仅有三人,即尹宗靖(负责办公室)、余友芩(教务处)、周俊(人事),在军管代表盛立领导下我们做了点不,至少他是满意的。后来苏北来一批干部和领导,从此华东药学院走上了加速发展的盛况。
江宁校区,宏景故里
2009年11月15日我奉召回校,16日上午参加校友会成立,下午雨中夹着寒风,吴晓明校长陪我参观江宁校区,坐在车上绕校区走了一圈,中途仅下车一次,真是大开了眼界,校园一万四千亩,校舍已建了八成,有宏伟的多栋教室、大礼党、研究生宿舍、学生宿舍、教师宿舍,还有体育娱乐设施,地铁直通市内。在校门前有地铁停靠站。天空不作美未能细看。所有这些费了多少校领导的心血,应感谢他们。
回昆后,忽然想起医药专家陶弘景的故里不就是药科大学江宁校区吗?陶宏景出生地秣陵离校区仅十余公里,与药大江宁校区一路之隔是宏景大道,是名副其实的陶弘景故里。
陶弘景是一位伟大的药学家,没有他写的《本草经集注》就没有今天所能见到的《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另一位医学家葛洪,句容人。葛洪写的《肘后卒救方》,经陶弘景合并增补,再经金代杨用道整理,现在存世的是不完整的《附广肘后方》。青蒿治疟疾就是《肘后方》最早记载的。我写葛洪和陶弘景是希望江宁校区在可能情况下能为他们立碑。陶弘景的墓志铭找到不难。这二石碑或可增加江宁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