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中国药学人的顶级盛会——药学发展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6-11-17 浏览人数:1322
    2016-11-17 00:00:00  

作为纪念中国药科大学建校八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的重要内容,1115日下午,药学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举行。论坛包括校长论坛和院士论坛两个子论坛,由多位相关学科的两院院士及来自国内外多所高等院校的校(院)领导组成的高等药学教育领域领军人物汇聚一堂,研判当前国内外药学教育现状,借鉴国外高等药学教育的有益经验,并围绕我国医药发展的战略方向、前沿热点、思路方法、瓶颈问题、应对策略与政策需求等重点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凝聚药学人的智慧,共同为国内药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

校长论坛在经管文楼111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张福珍主持论坛并致欢迎辞。张福珍副书记对来自国内外药学界的多位领导、兄弟院校的校长和专家共聚药大参加论坛,共同探讨药学教育发展的热点话题,分享交流成果经验表示欢迎和感谢。

沈阳药科大学校长毕开顺作题为《突出办学特色 注重内涵发展——沈阳药科大学药学教育的发展现状》的报告。在报告中,他介绍了沈阳药科大学的历史脉络、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发展构想等基本情况,并着重介绍了中药学院资源考察队、无涯学院建设等情况。

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作题为《秉承药学医道济世精神 铸就广药特色发展之路》的报告。她从健康中国背景下的高等药学教育使命、广东药科大学高等药学教育实践模式、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人的责任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广东药科大学在高等药学人才培养中的特色经验。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姚文兵作题为《中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挑战》的报告。姚文兵副校长从中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历史发展概貌、中国高等药学人才培养改革和成果、中国高等药学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三个方面,全面回顾了中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高等药学人才培养的成绩和经验,并就高等药学教育当前面临的挑战及相应对策进行了分析。

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周德敏作题为《北京大学药学长学制及研究型大学思考》的报告,介绍了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师资力量、招生情况等现况,并就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计划进行了剖析。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药学院院长Henry J. Mann作题为《俄亥俄州立大学药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报告,他简要介绍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基本情况及美国药学教育的基本情况。

校长论坛最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立生作题为《“双一流”建设与中国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的报告。在报告中,王立生主任回顾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介绍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就,并就“双一流”与重点建设、中国研究生教育与现代化两个议题作重点阐述。

院士论坛在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同时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陈凯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丁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舒红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广基等齐聚一堂,共话药学,同庆华诞。论坛由副校长孔令义主持,他代表学校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向远道而来的院士和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

 随后,陈凯先院士、张伯礼院士、丁健院士、舒红兵院士以及我校王广基院士分别作了题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药物研发的趋势和对策思考》、《中药现代化研究进展》、《精准医疗理念下的抗肿瘤药物研发—疗效监控标志物的探索》、《抗病毒天然免疫分子调节机制》和《细胞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和临床应用研究探索》的主题报告。

院士们围绕“启迪创新思路”和“拓展研究视野”等主题,为国家医药产业发展和中国新药研发未来发展之路把脉开方、献计献策,与250余名药大师生共同探讨医药领域最新科研动态,为与会师生们奉上一道道精彩纷呈的学术大餐。

在两场论坛上,各位院士、校长、专家还与我校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就师生们感兴趣的药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八十周年校庆到来前夕,本次药学发展高峰论坛的举办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道顶尖的学术盛宴,对于师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药学研究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福珍副书记主持校长论坛

沈阳药科大学校长毕开顺作报告

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作报告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姚文兵作报告

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周德敏作报告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药学院院长Henry J. Mann作报告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立生作报告

学生提问交流

校长论坛嘉宾合影

校长论坛现场

陈凯先院士作报告

张伯礼院士作报告

丁健院士作报告

舒红兵院士作报告

王广基院士作报告

孔令义副校长主持院士论坛

院士论坛现场

(供稿单位:宣传部,撰写人:刘华、姜晨,摄影:杨敬强、崔嘉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