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光,1930年生,毕业于南京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现中国药科大学),从事药学工作60余年。担任社会职务有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等。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并参与编写《新编药物学》、《中国医院制剂规范》、《中国药学年鉴》等书。
人物事迹:
1952年,新中国第一所大型医院,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落成。按照中方与苏方的约定,建院后,苏联专家将对我国医生进行为期五年的培训,年仅22岁的汤光,便从遥远的宁波军区奔赴而来参加培训。工作不久后,他很快便看到了当时医院药学发展的问题所在:药品贫乏。于是,他努力学习俄语,跨越语言障碍,向苏联专家“取经”。他的相关成果为推动我国开展快速检验和医院药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早期药剂科的工作,更多是照着处方发药,但却很少关注药品是否有效,或是否出现副反应。很快,医院的药师们开始接触临床、参与会诊、尝试通过案例而收集药品反馈,汤光先生随即也开始投身于这项极为庞杂繁复的工作之中,几十年来,他不断收集临床常用的几百种抗菌药物的药性特点,并编写成书以供参考。由他主编的《新编药物学》涵盖了近2100种药物,其中抗菌药物的章节,一一解释了近300种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毒副作用、耐药性等,直到今天,这本书仍具有较大的价值。
“我的身体还行的话,我还能读书,新的药、新的用法应该去学习”,汤光先生在《医者》中说道。汤光将自己的一生慷慨地献给中国医院药学,他心系医院药学发展,致力于中国医院药学的研究及教学工作,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桃李芬芳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