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8 月 30 日至 31 日,中国药科大学迎来了 5700 余名 2023 级新生,其中包括 2847 名本科新生。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满怀憧憬走进药大,并将书写属于自己的崭新篇章。
2 米 01 小巨人 来报到
学校为他定制床铺
原思秋是该校国际医药商学院 2023 级经济管理实验班(医药方向)的一名本科新生,有着 2 米 01 大高个的他,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到。每个人见到他都会惊叹, 哇,你怎么这么高 !
△原思秋(中 )
不仅是他自己,原思秋一家都是高个。 我爸爸身高 1 米 85,妈妈 1 米 65,姐姐 1 米 79。
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他说,从小自己就是人群中的焦点,因为个儿高,一直都坐在最后一排。 初一时我就长到了 1 米 82,初二一年长得更快,长到了 1 米 96。
高一开始,原思秋找到了自己的专项爱好——排球。在学校教练的指导下,他在排球方面进步很大,最终被中国药科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录取。 教练很欣赏我,他是我的人生引路人,给了我很多帮助。
个高也给原思秋带来一些困扰。 比如买衣服的时候,尺码不合适,出去住宿,脚踝都在外面露着。 包括这次来上学,原思秋也会担心学校床不够长的问题。
辅导员冯同利在新生家访的过程中,得知原思秋的情况,就将该情况及时汇报给了学校。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求,学校为他特别定制了一张床铺。 原来的床是 2 米,现在学校为我定制了 2 米 2 的床。本来想凑活一下的,没想到学校都帮忙解决了,特别温馨。
学校的周到和细致,让原思秋少了许多顾虑,同时也激励他在大学实现更多理想。 作为一名高水平队员,在训练场上刻苦一点,听教练安排,尽快融入药大男排大家庭,为药大男排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原思秋说,还要认真学习,学到真本事的同时,交到许多朋友,收获一份友谊。
超有缘
两名大学新生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学院就读
有一种特别的缘分,他们不仅同年同月同日生,还被同一大学同一学院录取,更是高中同班同学。
△茹佳雯(左)和胡轶凡(右)
药学拔尖创新班的茹佳雯,和生物制药拔尖创新班的胡轶凡均被孟目的学院录取,他们都出生于 2004 年 9 月 28 日。更巧合的是,二人均来自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两个生日相同的人,却有着各自的性格和爱好。一个活泼开朗、乐观热情,特别喜欢遍览山川古迹、细品风土人情;一个文静内向,严谨认真,更享受在运动中挥汗如雨、燃烧卡路里的感觉。
被中国药科大学录取后,茹佳雯就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这一消息,没成想同班同学胡轶凡也被录取。 当时很意外也很惊喜。
与其说是妙不可言的缘分,不如说有着相似的梦想,共同怀着对药学事业的无限憧憬和热爱,我们都坚定地奔赴中国药大。希望我们俩都能够在药苑里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诗篇,将来在国家大健康产业、在生物医药领域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胡轶凡说。
新生篆刻校训自勉
将 精业济群 校训 刻 在心底
迎新现场,生物制药拔尖创新班的大一新生张永胜,带着他提前准备的、刻有中国药大校训 精业济群 的印章来报到。
△新生张永胜篆刻校训自勉
张永胜说,篆刻异常辛苦,相较于单纯的雕刻,它还需兼具书法的美感,所以一幅作品需要打磨很久。
除了篆刻外,我小时候还对学药、制药感兴趣。其实,一个优秀的药学生所需具备的品质与篆刻时的研究精神是相通的,只是篆刻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反复琢磨上,而药学生的工匠精神凝聚成了‘精业济群’四个字,因此我选择在入学前刻下了校训以坚定我的信念。
张永胜说,这件作品打磨了 4 个多小时。 ‘精业’是提倡刻苦钻研,精攻药业,见贤思齐,精益求精,把自己打造成行家里手;‘济群’则是提倡惠济众生,以服务国家和人民为己任,将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奉献于社会,造福于民众。我相信,这份篆刻给予我的耐心与恒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努力成为祖国药学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穿上戏服报到
新生与传统文化一起走进校园
在当天的迎新现场,一名身穿戏服的女孩吸引了许多人注意。原来她叫沈灿晨,是该校国际医药商学院 2023 级本科生。
开学第一天穿着锡剧戏服打卡校园,是沈灿晨在暑假期间就计划好的。她说: 带着自己喜爱的传统文化一起走进校园,既是一次独特的体验,在未来也会是一次美好的回忆。
沈灿晨和锡剧的不解之缘来自一场特殊的邂逅。小学的一次锡剧文化历史参观活动中,她对台上的锡剧表演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锡剧社团。
尽管彼时的沈灿晨对锡剧文化只是一知半解,但因为热爱,她与锡剧的情感连接也越发深刻。现场,沈灿晨还表演了锡剧《珍珠塔后园会》的一段,收获了不少同学驻足观看和喝彩。 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希望通过一次次演出与比赛让更多人知道锡剧、了解锡剧、爱上锡剧,做好锡剧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同名同姓
中国药大来了 4 名李想
在今年录取的 2487 名经历不同、个性迥异的本科新生中,遇到一个同名同姓的人,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在新生报到现场,记者遇到了齐聚药大的 4 名新生 李想 。他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却有着相同的理想:兴药为民,成为国家医药行业的栋梁之材。
我们的名字与‘理想’同音,不仅承载着父母对我们未来的期许和愿景,也代表了我们对药学梦的不懈追求。 来自上海的李想说,很早就听说药大的实验课丰富多彩,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是我选择进入药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期待能在这里尽情追求我的理想!
我们的理想便是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为祖国神圣的药学事业多作贡献! 来自云南的李想也激动地说。
据统计,今年中国药科大学共有 41 名新生重名。他们将以相同的姓名秉承同样的校训精神,迎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来源:2023年8月31日 现代快报
通讯员:姜晨 周天健 记者: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