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为大力推进禁毒科技创新,推动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鼓励禁毒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群策群力、凝聚共识,开展创新性禁毒技术应用研究,为禁毒实战提供更科学、更高效、更准确的技术支持,2月16日至17日,2023年全国禁毒技术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主办、中国药科大学承办。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新时代禁毒科技创新,携手探索对抗新型毒品的破解之法。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致辞
校长郝海平代表中国药科大学对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郝校长指出,毒品与药品是紧密相连的,药品一旦出现滥用,危害身体健康,并被国家管制就成为了毒品。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的大背景下,如何应对毒品形势复杂多变的新危机是当前毒品治理的关键问题。新时代加快禁毒科技发展、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势在必行。作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国家禁毒办“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建单位,中国药科大学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
苏教授向记者讲解污水验毒技术
“一滴污水也能验出毒品藏匿 ‘踪迹’、一撮头发就能反映最近半年内涉毒情况、人工智能比对毒品原型……”,“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药科大学”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专家苏梦翔教授接受记者采访,讲解了禁毒最新的“黑科技”。
污水验毒 毒情监测的利器
城市生活污水在大家眼里仅仅是又脏又臭的人体排泄物,然而在毒品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眼中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物”。通过城市生活污水的监测分析来科学评估南京市及各区的毒情形势,污水处理厂检测到各区的毒情,污水泵站监测到各区中具体某区域的毒情,污水检测井锁定某一居民小区的毒品滥用情况,按照生活污水的排放顺序逆流而上,追踪溯源,为禁毒实战和禁毒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药科大学跟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合作,成立了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后,从2018年开始,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开展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研究与普及。“首先我们在全国的各省会城市,紧跟着又在全国的各个地级城市进行推广,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客观的反映在某一个区域里面,吸毒人口在区域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相对于传统的吸毒人群调查方式,此种方法显得更客观科学。”
污水验毒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药物或者毒品在服用以后经过人体代谢,残留的毒品或者代谢物就会随着尿液或粪便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检测人员在污水厂的进水口进行采样。“而技术的关键在于,采样检测的毒品原型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非常低,一般会低至10的负12次方,这是什么概念呢?基本上是我们把一克食盐扔到西湖里面,也能够把它检测出来,所以就需要特殊的高精尖设备和较为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这也是联合实验室发展的技术优势所在。”苏教授说。
毛发验毒 让吸毒无处遁形
毛发是人身体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生物组织,然而它在禁毒工作中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吸食的毒品通过血液循环最终会有一少部分残留堆积在毛发中,这就是毛发验毒的基本原理。一旦吸毒,无论时间长短均可被检测发现,进而为吸毒人员的打击处理提供重要支撑,还能够及时发现隐形吸毒人员,科学判断复吸率。
伪装成普通饮品的新型毒品
在毛发查毒技术运用以前,检测吸毒人员是否吸毒是通过尿液样本进行检测,而尿样检测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吸毒人员在吸完毒以后,毒品代谢物在身体中只能停留三到五天,之后再去测检测基本上就测不到了。但是毛发不会,随着毛发生长,毒品残留物就包裹在吸毒人员的毛囊里面,即使洗头、染发都无法破坏。同时根据毛发一个月长一厘米的推断,我们还能较为精确的计算出吸毒的时间。
人工智能 提高检测毒品效率
人们对传统的毒品,例如海洛因、冰毒、吗啡、罂粟、鸦片等都已有很多了解,但大家所不熟悉的正是一些正在侵蚀我们社会公众的新型毒品。记者在南京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看到伪装成普通饮品的新型毒品,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分辨。据文献记录统计,新型毒品现在已有1000多种,很多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打击,在我们已经知道的毒品母核基础上,不停的修饰它元素的外周结构,这些新型的毒品并没有对照品,甚至在数据库里面都没有它的数据,在传统的技术筛查或者打击下,很容易遗漏,怎么样快速的识别这些新型毒品,是困扰着公安、司法系统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药科大学目前正在研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一些分析仪器,把毒品母核结构的特征抓取出来,并且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形成软件,当检测人员发现可疑的数据之后,通过人工智能运算可以给出风险警示,该物质可能是以前从来没见过的新型毒品,这也是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在研究的方向。
来源:2023年2月17日 来源:南京晨报
通讯员 姜晨 周天健 记者 万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