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10 月 7 日下午 5 点 30 分,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得者有三位,分别是威廉 · 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 · 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以及格雷格 · 塞门扎(Gregg L. Semenza),表彰他们在 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 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他们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揭示了生命中一个最基本的适应性过程的机制 ,为我们理解氧气水平如何影响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获奖成果为人类开发出 有望对抗贫血、癌症以及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该奖揭晓当天,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他们表示,三位诺奖新科得主的相关研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方向。
美国科学家威廉 · 凯林、格雷格 · 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 · 拉特克利夫分享 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华社供图
据报道,来自哈佛医学院的威廉 · 凯林、牛津大学的彼得 · 拉特克利夫和美国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的格雷格 · 塞门扎获得了今年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2010 年,凯林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获盖尔德纳国际奖。格雷格 · 塞门扎也是美国医学家,知名于对生命系统如何利用、调节氧气的研究。彼得 · 拉特克利夫是英国医学家,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家,以研究细胞对缺氧的反应而闻名。
那么,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有何现实意义?10 月 7 日,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晓进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三位科学家阐明了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含量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其中重要的信号机制,为贫血、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开辟了新的临床治疗途径。据悉,张晓进即将前往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他表示非常期待届时能见到彼得 · 拉特克利夫,听他分享见解。
张晓进举例,普通人到了高原地区也就是低氧环境,血液里的氧气浓度就会降低,就会促使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释放,EPO 则会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尽快恢复氧气的供应。这个反应的 开关 是一种蛋白质,叫做缺氧诱导因子,也就是 HIF。
HIF 控制着人体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对氧气变化的复杂又精确的反应,三位科学家一步步揭示了其中的奥秘。通过调控 HIF 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研究方向正发挥着巨大的潜力。 张晓进介绍,对于肾性贫血病人,如果能激活细胞氧感知通路中的 HIF 开关,就可以促进红细胞形成,从而治疗贫血;对于某些肿瘤病人,由于肿瘤组织内部很容易呈现缺氧状态,HIF 持续激活,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因此如果能抑制 HIF 通路,那就有可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今年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名获奖者,曾在 2016 年获得‘美国拉斯克基础医学奖’。业界把拉斯克认定为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风向标。 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教授吴照球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这项基理的发现和发明,已在最近两年应用于肿瘤细胞生长与扩散研究以及肿瘤靶向药物的试验与治疗,特别是血管类肿瘤疾病,目前已有两三种靶向药物,都是基于该原理。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生物工程系教授、生物技术培训中心主任顾臻则表示, 肿瘤周边新生血管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同时又受氧气感知机制调控,如果想办法下调相关作用蛋白,就有望抑制肿瘤生长。
另外,除了癌症,这项研究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治疗其他疾病。 比如贫血,人们希望可以促进红细胞生成素的上调,使得更多的红细胞产生;也有可能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环提供新的疗法。 顾臻说。
来源:2019年10月8日 现代快报A5版头条新闻
通讯员:姜晨 记者:陈彦琳、舒越、仲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