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在由中国药科大学与东南大学联合于南京市举办的首届化学蛋白质组学与药物发现国际研讨会上,中外专家指出,化学蛋白质组学这一新兴技术,将在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发挥突破性作用,大大提升创新药研发效率,使原创药物新靶标的发现“大提速”。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郝海平教授表示,目前国内外主流的靶向药物研发思路往往需要先找准针对某个特定疾病的药物靶点,再通过高通量筛选的方式,犹如大海捞针般从大量的化合物库中发现先导化合物,再逐步优化,最终获得创新药物。目前,全球每年批准上市的常见病原创新药的数量正呈缓慢下降态势,究其根源正是创新靶标的稀缺。
“化学蛋白质组学是一门新兴技术,目前国外-些大的制药公司己开始应用这项新技术进行药物研究靶标的发现和筛选。”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BERNHARDKuSTER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化学蛋白质组学擅长分析活性分子或者药物分子作用在细胞乃至组织中的结合蛋白。因此,与传统药物发现‘万箭齐发’般的着眼于单一靶点进行海量分子筛选这一思路相比,化学蛋白质组学能轻松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所结合的靶标‘一网打尽’。当它用于长期以来临床药效良好但靶标不明的药物,例如天然产物、中药,即可快速发现和鉴定全新的药物靶标,因而成为高效且强大的临床前药物研发的‘独门武器’。”郝海平教授坦言,这一特色体现了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巨大魅力,它不仅能有效提高创新药物研发的效率,更能发现已有药物潜在新靶点,这也为“老药新用”带来无限可能。
来源:2019年12月10日 健康报
通讯员:姜晨、王雅恬 记者:程守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