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来茂德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三进’工作”集体备课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
2019年11月11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三进”工作集体备课会,校长来茂德出席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以及“概论”教研室、“纲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备课会。备课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儒年主持。
备课会上,“纲要”教研室主任宋书强、“概论”教研室主任周雷鸣结合自己学习研究体会,分别对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了解读,并从将全会精神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角度,畅谈了如何在青年学生中宣讲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课堂设计想法。
与会教师也纷纷发言,表示要在课堂上专题讲授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时要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教材内容结合、渗透。课堂讲授时,应针对学生思想特点,通过列数据、做对比、引案例等方法,既要讲理论和现实,也要谈实践和历史,多维度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儒年在发言时表示,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首先是要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其次是如何传递给学生。王儒年院长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率先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在研读《决定》内容过程中,要做到看结构、探原因、知内容、悟精神,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放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框架中去理解,全面把握全会精神。王儒年院长要求,广大思政教师要增强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敏感度,找准与学生的契合点,讲清楚此次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既要全面具体深刻,也要结合时事热点,有重点的解读,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帮助青年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在听取与会教师发言后,来茂德校长与大家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三进”工作进行深入交流。来校长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更深入的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在校内做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宣讲者和传播者。各教研室要将各位老师的学习体会和备课心得归纳整理,形成统一的讲义,在近期利用课堂开展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专题讲授。来校长指出,教师在讲授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时,要多用实证、例证等方法,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从理论层面,也要从实践层面,通过比较,阐述“四个自信”特别是制度自信。要结合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辉煌历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果,阐明中国发展成就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跟学生讲清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结合我校学生药学专业特点,将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科技创新以及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深远影响等内容融入教材和课堂教学,真正让全会精神入耳、入脑、入心。
来茂德校长讲话
备课会现场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撰稿人:刘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