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中国药科大学精准帮扶陕西镇坪县脱贫攻坚

2019-09-16 194

       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秘方是什么?如何发挥高校教育、人才、智力、科技和文化等优势,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怎样总结推广多样化高校扶贫新路径,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有效衔接?9月10日至11日,第四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集中推选会在中国药科大学举行,并作出了解答。

第四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集中推选会现场(崔嘉跃 摄)

       据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金能明介绍,2012年,中国药科大学承担对口帮扶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脱贫攻坚任务以来,始终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经世济民、服务国家与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贯彻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作为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应有之义;把履行扶贫各项任务职责作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神圣责任担当;把镇坪县脱贫攻坚战战场作为干部锻炼成长的舞台、教师科技报国的试验场和学生实践教育的课堂。

       秉持这样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从一开始,药大上下就以“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为目标,始终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始终把千里之外镇坪县的发展放在心上,把脱贫攻坚的使命和责任担在肩上,紧紧抓住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根本之策,充分发挥药学学科优势,深入挖掘当地特色资源,积极争取社会各方力量支持,通过龙头企业引领,推动精准扶贫项目落地生根,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相结合、推进镇坪、带动安康、辐射陕南的中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扶贫新路径。

       经过多年努力,镇坪县的中药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创新发展,为今年5月镇坪县整体退出贫困县序列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镇坪县已成为陕西省中药强县,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安康市名列前茅。

       会上,中国药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戴建君结合学校药学特色优势及陕西镇坪县情,以《发展中药康养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镇坪县南江湖康养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为题进行了典型项目汇报。

       据了解,镇坪县位于陕西省最南端,森林覆盖率达86.4%,适宜种植的中药材达420余种,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土地有40多万亩。但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中药宝库,过去由于药材种植方式粗放、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种植户收益差,始终没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2012年底,按照中央统一部署,4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定点扶贫单位。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中国药科大学,接到定点帮扶“巴山药乡”陕西省镇坪县的重任,从此与镇坪县结下了荣辱与共的不解之缘。

       “药大帮扶镇坪,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围绕‘巴山药乡’自然禀赋,通过发展中药产业来实现脱贫。”戴建君表示,学校按照“统筹布局、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在总体规划镇坪县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中药材产业一、二、三产快速发展。其中,一产现已形成规模效应,镇坪县已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4个,种植面积达14.5万亩,带动4000多户农民增加收入;二产现已形成集聚效应,引进三家龙头企业入驻安康市镇坪飞地园区,其中安康普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8 亿元。

       “在镇坪县整县脱贫摘帽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帮助镇坪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从脱贫到致富奔小康、从美丽镇坪到幸福镇坪的发展目标,中国药科大学规划实施了镇坪县南江湖康养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戴建君补充说,学校积极协调,成立项目公司作为运营主体,总投资额约5.6亿元,旨在打造一个开放绿色的康旅产业园区,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中药康养服务,进而形成秦巴山区中药康旅扶贫致富示范区。药大全程参与、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并划拨专款,设立研发基金累计400余万元。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参与项目配套的中药大健康产品研发,用科技驱动项目不断创新。

       据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集中推选会自201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旨在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总结推广多样化高校扶贫路径,深入推进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此前,由中国药科大学推选申报的《黄连铺就致富路,山区开出幸福花》《“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精准扶贫项目》《镇坪县飞渡峡“中药康养小镇”建设项目》连续3年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来源:2019年9月10日 新华网

通讯员:姜晨  记者:宋亦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