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新华网|访谈|金能明: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扛在肩上

发布时间:2021-11-23 浏览人数:758
    2021-11-23 00:00:00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金能明

        中国药科大学于1936年11月16日建校办学,是中国第一所药学高等学府,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

        85年来,一代代药大人秉承“精业济群”校训精神,不忘“古剂改良,新药求精,保健民族任重”初心,牢记“培育药界精英,研发普惠良药,贡献幸福生活”使命,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不断将中国药科大学建设成为药学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水平一流的药学高等学府。

        85年来,中国药科大学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培养造就10余万名高素质药学专门人才,走出了10位院士、一大批药学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和医药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85年来,中国药科大学先后为全国1000余家制药企业的新药、新制剂提供关键技术服务,研发出100多种创新药物、创新制剂、创新中药,为中国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药科大学

        今年是建党百年、“十四五”开局之年。立足新时代,中国药科大学如何坚持教育“四为”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办学特色,培育时代新人?近日,新华网专访了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金能明。

        他表示,中国药科大学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存心以仁,任事以诚”的药大基因,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具有“识药、研药、制药、用药、管药”知识能力素养、堪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新时代药学人才,朝着建设药学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目标不断奋进。

“国旗下的公开课”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书记的第一职责

        新华网: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作为药大党委负责人,你怎样看待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金能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在高校坚持党的领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学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既要分工有序、权责明晰,又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为一个统一整体。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必须同心同力、同向同行,共同形成党委行政同心合力谋划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双驾马车”。

        今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为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条例》中明确,高校党委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这是高校党委的主要职责。在这中间,我认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书记的第一职责。

        近年来,药大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能力不断增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巩固。

为毕业生党员举行“离校前的一堂特殊党课”

        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我们坚持“培根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学校建立起“学校、学院、支部(教研室)、教师”课程思政四级建设机制,学校抓示范、学院抓培训、党支部(教研室)抓落实、教师抓课堂,实现人人讲思政、课课有思政、课程思政全覆盖。

        构建了“校级-省级-国家级”递进式多层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体系,建立药学特色课程思政“学院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启动药学特色的课程思政大课建设计划,全面推进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推动思政工作融入课堂。

        我们有4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现本科、研究生和继续教育全覆盖,还有4门课程入选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入选课程总数位居江苏省高校第一,多名教师在全国“微课大赛”及“课程思政”大赛中获得金奖。应当说,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科位列中国第一

        让所有专业都带“药味”

        新华网:今年是中国药科大学建校85周年,回顾建校历史,你怎样看待药大的使命和担当?

        金能明:旧中国缺医少药,重要药品几乎全靠进口,这无疑把国人的生命健康权交给了别人他国。

        1936年,中国药科大学的前身——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成立,创校校长孟目的先生就确立了“精业济群”的校训。“精业”,就是学业要精益求精,术业要精通精湛,把自己打造成行家里手。“济群”,就是惠济众生,造福民众。可以说,中国药大自建立之初就肩负着培育药学专门人才、研发普惠良药、保健民族健康的历史重任。学校建设发展85年来,我们一直秉持这样的办学宗旨、办学定位、办学目标。

        我们不谋求建设综合性大学,不追求规模体量的大而全,而是始终以“药”为特色构建学科门类。比如数理化生,以及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交叉学科,甚至我们的外语专业也是药学方向,学科设立的宗旨就是为了研发新药,培养能研发创制新药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衡量自己的办学成效,主要看学校在药界研究领域培养了多少人才,在医药产业里培养了多少人才,创造了哪些技术,形成了多少科技成果,对产业发展有多大的影响,在医药政策、医药制度、医药管理等方面为国家贡献了多少妙计良策。

2020年书记校长新生第一课

        从2012年开始,药大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坚持每年为新生开讲“大学第一课”,让学生走进校门的第一时间就接受“药味”洗礼。学校还会组织新生参观药学博物馆、校史馆,感悟当年前辈先贤办学的初心。

        新生开学和毕业生毕业,我们都要组织药学生宣誓仪式,帮助他们确立树牢献身中国医药事业、为人类健康与发展努力奋斗的目标,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流入每个学生的心灵血脉。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既要在“古剂改良,新药求精”方面实现超越,追求卓越,更要坚守“悬壶济世”的中华医药人文精神,学会仁爱、尊重和感恩,要拥有广阔胸怀,主动担当创造,传承药学文化使命。

为从教三十年和荣休教师颁发纪念章

        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职

        新华网: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几年,药大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了哪些工作?

        金能明: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长期以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强化条件保障,不断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十三五”末,药大的专任教师达到1061人,较“十二五”末增加了233人,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68.8%,提高了15.5个百分点。

        我们始终坚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抓紧抓牢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党政齐抓共管、学院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大力弘扬尊师重教风尚,建立师德失范行为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

        我们始终坚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引育工作。持续开展“中国药科大学杰出学者发展计划”和“兴药学者发展计划”,搭建兴药顶尖科学家、杰出科学家、学术带头人、领军学者、青年创新学者五个层次人才梯队,持续推进实施预聘—长聘机制,完善岗位体系,深化博士后培养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引育模式。

在2021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讲话

        近年来,我们聚焦破除“五唯”,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改变以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为直接评价标准的传统评价模式,重点评价学术贡献和社会贡献,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分类评价标准,陆续出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类专任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验技术系列教师和辅导员等不同系列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和教学研究、教学科研并重以及科研为主不同岗位教师分类评价标准,设置“教学型特聘教授”岗位,单设指标、独立评审、单独考核,为潜心一线教学和教改研究的教师开通职称晋升直通车。我们把教书育人的第一职责落实在教师的评价考核中,让教师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上来。

药大学生再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

        打造全国药学拔尖人才教育改革新范式

        新华网:在加快培养药学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药大进行了哪些改革?

        金能明:药学人才的培养有其特殊规律性,药学拔尖人才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围绕“识药、研药、制药、用药、管药”能力素养,培养通识、学术、工程、医药、理论、应用全方位的药学人才。在培养理念上,要始终密切关注国内外创新药物研发与生物医药行业变革形势,坚持“四个面向”,特别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肩负起“中国新药创制”的使命。

        关于选才机制。我们坚持“在选拔中培养,在培养中选拔”的理念,突破“唯成绩论”,通过多元化、开放式、过程性评价,结合德智体美劳“五育”标准,探索科学的遴选机制。每位学生可根据科研志趣,选择三个不同学科方向的导师,并在导师课题组各进行一个月的科研实践。在师生互选阶段,创新借用招聘会形式,达到师生“双选增效”成效。

走访孟目的学院

        关于育才模式。我们以首任校长孟目的为名,成立孟目的学院,构建了集开放阅览室、党团活动室、多功能厅、导师工作室、健身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学生学习生活空间,建设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站,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良环境。创新书院制育才模式,坚持导师引领,聘任含院士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在内的拔尖计划导师组,同时还聘任了包括人文艺术、体育、美学等领域的专业教师,采取“一人一方案”的培养模式,重点推进“药+X”跨学科复合型药学拔尖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上,合理布局“数理基础、疾病机理、药物发现和成药性”四大核心课程模块,开设涵盖通识、基础、专业、高阶四个阶段全新课程。此外,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通过校内外实践融合模式,深化学生行业认知,促进创新创业融合,培养未来拔尖创新人才。

        关于培养过程。要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厘清“散养”和“圈养”的关系,对于拔尖计划学生,不是简单“圈养”,进行单独集中的授课,更重要的是“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前沿,突破单一培养模式,探索出统一管理模式下培养不同方向人才的新路径;二是突出“聚”和“散”的特色,“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聚”是凝聚创新思维,碰撞创新火花;“散”是发挥拔尖学生辐射示范作用,带动影响更多的学生群体;三是发挥“虚”和“实”的特色优势,在学生管理和教学安排上,既建立班团和党组织等实际载体,也形成“无固定学生、无固定老师、无固定场所”氛围,实现虚实结合、优势互补。

原创药物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启动

        引领中国医药 服务战略大局

        新华网:作为药学领域首屈一指的高校,药大如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

        金能明:大学对国家对社会对行业的作用,我把它梳理成三个层面。第一个是服务,第二个是支撑,第三个是引领。服务是每个学校最基本的,即培养专门人才,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则为高质量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行业和企业解决关键核心问题,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卡脖子”难题。引领就是要想前所未想,做前所未做,引领行业的大方向,开拓发展的新领域。

        “四个面向”要求为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指明了方向。“四个面向”其中之一,就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试想一个病恹恹的民族怎么可能实现富强?学校创办之初的中国缺医少药,现在我们虽然是医药大国,但真正的原创新药还比较少,部分还处在跟跑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开拓。

药大志愿者支援抗疫一线

        从这三方面看,中国药大的使命和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我们培养的人才有十几万,毕业学生一直供不应求,十分抢手。在支撑方面,近年来,我们几乎每年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我们的成果转化率、专利转化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引领方面,我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标对表国家重大战略,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参与重大疾病防治、抗病毒药物等战略性、前瞻性和基础性的重大科研布局,推进科研体系改革,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在新药原始创新上寻求“0”到“1”的突破。

        中国人的健康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今天的中国药科大学师生必须牢记“古剂改良,新药求精,保健民族任重”的初心,坚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服务地方、行业重大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扛在肩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药学教育。

来源:2021年11月21日 新华网

通讯员:姜晨  记者:吴新生、崔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