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药科大学即将迎来90周年校庆之际,为全面推进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助力"双一流"建设,特设立"中国药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发展基金"。本基金旨在汇聚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国际教育学院在留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高素质国际药学人才,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医药健康领域国际合作。
学院简介
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18年,是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学院围绕“提质增效、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打造品牌”的原则,深化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优化生源结构与区域布局,积极推动教育质量认证与中外合作交流,初步构建起具有药学特色的国际教育体系,办学规模稳步增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拓展。学校牵头成立“一带一路药学合作联盟”,学院为联盟秘书处。
近年来,学院国际化办学成果显著,2024年学校来华留学生597人,分别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生源国别分布多样。学校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合作计划”及“中非大学联盟”,坦桑尼亚籍校友成功入选科技部“国际杰青”计划。
学院基金用途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国际医药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设立国际教育学院发展基金,是学校响应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服务医药行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基金用途包括但不限于:
国际学生培养与发展
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奖助体系,构建国际学生人才成长通道,培养既懂GMP生产又熟谙海外市场准入规则的复合型人才。升级国际一流的药学教育环境,开发集成在线课程、学术资源、语言辅导的国际药学教育云平台,建设跨文化学习空间,支持国际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营造促进思维碰撞的创新氛围。编制文化融合工程,组织中外学生围绕“全球健康”“传统医药现代化”等主题展开沙龙活动,开展特色活动,如“舌尖上的中药”药膳制作、“指尖上的非遗”传统手工艺、“足尖上的山水”文化考察等,通过多元感官体验让国际学生立体感知中国文化,增进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认同。打造“学术实践+全球传播+文化体验”三位一体的国际药学青年人才交流高地。
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提升
培育国际化师资,构建高水平教学队伍,设立“全球药学名师”引进计划,打造引领学科发展的教学科研高地。鼓励教师海外研修,提升其全英文教学能力和跨国科研合作水平。鼓励国际教学资源开发,建设全球视野课程体系,编撰国际药学教材。
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
建设全球药学发展联盟、“一带一路”药学合作联盟,大力推进“引进来”战略引入先进国际教育资源,稳步实施“走出去”举措拓展国际合作伙伴资源版图。打造“抗癌丝绸之路”,加强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
产教融合与实践创新
建设中亚生物医药高等研究院,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国际新范式。制定“一带一路”医药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标准,形成可复制的来华留学生产教融合标准体系,推动校企联合申报国家级“生物医药国际化产教融合共同体”。优化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和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四共”“四通”机制。
-
学校事业发展
共4175人捐赠 -
徐国钧院士教育基金
共422人捐赠 -
彭司勋院士教育基金
共290人捐赠 -
孟目的学院教育发展基金
共0人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