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迈向整体消除绝对贫困这一千年梦想的征程中,江苏教育系统积极落实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补短板、兜底线,深入推进教育助力脱贫致富行动,织牢义务教育保障网;大力加强教育援藏援疆援青,协调推进教育东西部扶贫协作,助力支持对口支援和帮扶地区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各地各高校积极为扶贫点送技术、送培训,不仅“输血”而且“造血”;许多教育系统干部扎根农村驻村扶贫,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本报今天起推出“脱贫攻坚江苏教育在行动”栏目,报道全省教

科技日报|抗体药物: 精准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小宇宙”——新冠肺炎生物药物研发技术路线解读之一
视觉中国供图 编者按在对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找到对症的药物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老药新用”的基本思路之外,单克隆抗体、干细胞以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生物药物研发也是应急攻关的热点,并已取得进展。本报今日起刊发系列报道,解读人类如何“铸造”生物药物这一武器战胜病毒。 它是一种特殊的药物,来自人体自身,它能干预疾病发生和进程,也能激活人体的“小宇宙”对抗疾病……它就是单克隆抗体药物。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抗体药物因为独特的靶向性而被率先研究开发,其研发进展一直牵动人心。 4月14日,在国

科技日报|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来自康复患者血浆的病毒“克星”— 新冠肺炎生物药物研发技术路线解读之二
视觉中国供图 在新冠肺炎暴发初期,没有特效药成为许多人“谈冠色变”的重要原因。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疫苗研制等科研攻关进展情况引发各界关注,其中,血浆疗法和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再次被“划重点”。 “在2月份,我们发出了‘千人献浆救千人’的号召,截至目前,全国已经采集了超过2000份恢复期血浆,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超过了700例,显示出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表示。 而“血清(血浆)疗法”的升级版——免疫球蛋白也被提及:目前已研发出静注

科技日报|干细胞疗法:让失控的免疫系统安静下来——新冠肺炎生物药物研发技术路线解读之三
视觉中国供图 截至4月27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病例超280万。与持续攀升的感染人数相比,更令人不安的是,许多国家医疗资源不堪重负,抢救危重病人缺少特效药。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病毒引起的重症肺炎有效性临床研究”等多个有关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立项。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在武汉已经完成超过200例干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安全性良好。 间充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