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闻广播|中国药科大学女博士放弃江浙优厚待遇 执意扎根西部圆梦
6月20日上午,中国药科大学2019届毕业典礼在该校江宁校区举行。近4000名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毕业生从德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教授手中接过学位证书,由此开启他们崭新的人生旅程。
今年的毕业典礼上,来自该校中药学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徐顶巧代表全体药大毕业生发言。发言伊始,这位女博士便向大家道出了自己的志向与梦想。“我来中国药大追梦,我回故乡陕西圆梦。”这句话刚说完,台下便一片哗然,有对徐顶巧人生选择的不解与惊讶,也有对徐顶巧不一样人生境界的震惊与钦佩。以徐顶巧的科研能力和所取得的成果,出国深造或在江浙沪地区谋求高薪职位都不是难事。但她认为,青年人的就业不应仅仅局限于谋求一份挣钱谋生的“职业”,而应着眼于找寻一项能甘心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事业”。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镇坪,是药大的对口扶贫点。自2012年开始,七年来,药大找药方、拔穷根,在扶贫攻坚路上稳步前行。从学校领导到普通员工,药大师生对镇坪投入了‘真金白银’,付出了真情实感。作为镇坪籍学子,每次我回到家乡与父老乡亲交谈时,乡亲们都说药大对咱镇坪的帮扶实实在在,咱能脱贫、能富起来,托党的福、托药大的福。让人欣喜的是,今年5月份,我的家乡镇坪,在陕西省安康市率先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徐顶巧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是这样阐释自己不一样的人生抉择的:“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药大不仅教给我知识,还培养了我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四年的全力培养,七年的坚守扶贫,药大用她的默默付出,让我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语的深层涵义,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异乡求学十余载,而今归去寻初心。我将秉承药大人‘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把我所学的中药学知识与家乡丰富的中药资源相结合,助力家乡逐步做大做强中药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为扶贫攻坚大业贡献一名药大人的力量。”
从9点半开始,在中国药科大学千人大礼堂内,各院系院长(主任)先为本院系毕业生拨流苏,穿着学位服的毕业生们排着队等待校长来茂德亲自为自己一一颁发学位证书并且合影留念。
“这是我第二次从来校长手中接过学位证书了,”当天,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博士毕业生袁振波激动万分,“第一次是2014年本科毕业,当时才上任两年的来校长已经是第2次坚持为全体毕业生授予学位证书,那时候就觉得这位校长十分亲切。5年后的今天,再次从来校长手中接过博士学位证书,依旧非常感动,校长还是那么地慈祥和亲切,而且这都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来校长依然坚持,初心不改。回顾这9年的药大生活,我从一个懵懂的大一新生,经历本校保研、转博,到现在成为一名合格的药大博士毕业生,许许多多努力学习、潜心科研、荣获国家奖学金等瞬间从脑海里一一闪过。尤其是当听到校长对我说‘祝贺你毕业’时,一时间求学路上的辛酸不易、最后收获的无尽喜悦、即将离开药大的依依不舍一起涌上心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正如一位毕业生曾经估算的,从握手、发证书到合影,以平均每个人10秒钟来算,4000名毕业生就要600来分钟。除去午饭时间,从早到晚,校长差不多要连续工作11个小时。这一举动让很多毕业生都直呼“感动”、“心疼”。该校药学院药学专业大四毕业生喻子迅感慨道:“和来校长握手合影时,看到校长和蔼亲切的笑容,感受着大礼堂庄重的氛围,我真的感到自己多年的求学就为了这神圣的一刻。毕业典礼总在南京湿热的初夏,来校长穿着正装长袍,用11个小时的坚持完成了每个毕业生的小小梦想,这一刻我将永生铭记。”
“药大是一个充满爱的校园,‘师生为本’不仅应体现在理念上,更应体现在行动上,”谈及自己的这番坚持,今年59岁的来茂德调侃道,“以我现在这个年纪,站个一天当然没问题。校长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学校。学生是大学的根本,善待学生是我们该做的。学生说在药大是幸福的,我相信这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希望每一位毕业生今天都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来源:2019年6月20日江苏新闻广播
通讯员:姜晨 记者:施忆